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高级搜索 | 控制面板 |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您当前位置:四川省铸造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信息
您是本信息第3117个阅读者
打破制造业技术标准瓶颈
作者:孙东辉     类别:行业信息     日期:2007/4/24 9:15:38     访问:3117
3月20日,国家标准委将"关于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发送各有关单位,以加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奖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此前5日,国家标准委"关于公示《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调整项目的通知"也已下发到各有关单位,这意味着国家标准委相关工作进入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阶段。
   如今,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影响的因素,在某些领域中,技术标准甚至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如何从技术标准角度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已成了当务之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中国社科院"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与国际竞争力"课题负责人赵英。
   技术标准:落后10多年,成"瓶颈中的瓶颈"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对此您怎么看?
   赵英:这种说法很流行,也有很大的道理。一方面是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起的作用小了,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壁垒,而技术壁垒的表现就是技术标准。这也是国际上科学、技术、经济、贸易激烈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大步走向世界的同时,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进入我国制造业,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瓶颈日益严重。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标准则是瓶颈的瓶颈。
   中国经济时报: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这方面处于什么位置?
   赵英: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从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差距看,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总体差距约为10年左右;在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及研究开发领域的差距还要大一些,约为10-15年;有些技术标准尚属空白。这从总体上反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反应了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
   中国经济时报:这是否反映出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
   赵英:是的。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实际上也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比较低下的反应。
   我国制造业总体看,仍处于对先进国际技术标准大量引进、消化吸收阶段。由于我国制造业国际技术标准转化率大大低于采标率,因此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实际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还要大一些,我国制造业在技术标准方面仍处于追赶态势,要超越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并且进而引领技术标准发展的方向,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就意味着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意味着中国具有的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潜在优势远未得到发挥。
   实施追赶与特色创造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我看到一些统计数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取得的进展还是比较大的。
   赵英:这不可否认,如建立了基本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大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何况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
   比较突出的有:与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相比,我国制造业标准化水平总体较低;技术标准覆盖面不够全面;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缺乏话语权;技术标准时效性差;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合理;技术标准推进手段单一;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企业技术实力差,自主开发能力差;研究、推进与执行技术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弱化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您对技术标准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的建议有哪些?
   赵英:根据我国制造业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开放、引进过程中融会贯通;先追赶,后超越;先特色,后独创。
   在实施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的政策建议上,我认为要将国内及国际市场分开来说。在制定国内市场的政策时,要提高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水平;加强自身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加快技术标准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递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推行国际技术标准,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理顺我国政府的技术标准制定与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国内市场的技术标准,以消费者为中心,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广与采用国际标准要符合我国国情;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抑制垄断;建立战略同盟;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对技术标准的发展予以支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企业通过技术标准获得竞争优势的意识。
   对于国际市场,政府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把争取在国际标准制订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目标;技术标准联盟应当作为我国参与区域、全球标准竞争的主要形式;技术标准的建立要遵循开放的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绕开技术壁垒;积极利用WTO相关规定及争端解决机构维护我国合法权益,对国外的歧视性技术措施予以坚决回击。 
关于我们 | 站长信箱 | 免责声明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四川省铸造协会版权所有 四川省铸造协会信息中心运营维护 蜀ICP备202202791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848号
Copyright 2009 by Sichuan Province Found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